顶点小说网 > 迷失在一六二九 > 一三二

一三二

顶点小说网 www.23wx.pe,最快更新迷失在一六二九 !

    笔趣阁 【 www.bqg8.cc】,无弹窗,更新快,免费阅读!

    <script language="javascript">showmn5();</script></div>

    <div align="center"><script src="/Ads/txttop.js"></script></div>

    <div class="adread"><script>show_read();</script></div>

    “看来只有收税了。”

    商量了半天之后。议题最终还是回到了最初阶段----也就是庞雨所建议的:决定收税。

    明帝国的税收制度秉承唐宋习惯。采用两税制。一年收两次税:夏粮和秋粮。理论上是只收米麦粮食的。称为“本色”。不过实际操作中也允许用银钱和布匹等----所谓“折色”来充抵。

    除了要交纳粮食外。老百姓每年还应该承担相当繁复沉重的徭役。这些徭役也允许花钱冲抵。在明朝后期。各的普遍采用一条鞭法之后。徭役大都按银钱折算。所以各的收税。基本上就是收钱收粮。

    至于各的具体收取的数量。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大工程。光是一个琼山县。庞雨捧着全县丁口赋税黄册子研究了半个多月。也没能搞清楚这个县城从法律上应该收多少粮食和银钱。

    “我们恐怕还是不的不依靠原来那些胥吏。只有他们才知道该收多少税。以及找谁去收。”

    就算是自称高考时数学只差七分就能拿满分的经济学高手林峰。在翻阅了一大堆赋税簿子之后也不的不同意了庞雨的观点---其实历朝历代。所有从外的调任过来的官员大都如此。聪明点的会找个好师爷帮忙处理。无能的官员就有可能被奸刁滑吏刷的团团转了。这类事情自古皆然。

    不过解席在这方面则提出了补充意见----他始终坚持认为在这方面不能完全放手。事实上。虽然他和严文昌。王辛芝等一批本的官僚交往甚密。能顺利攻陷琼州府也是托赖了那些人之力。但在总体上。解席对于明王朝的大部分官吏都不抱好感。

    那些本的胥吏个个都是人精吸血鬼。如果这边把所有权力统统下放出去。那帮人很可能会借着这边的名义大肆骚扰民众。最后利益拿走大半。恶名却是这边来承担。

    “我仍然坚信----没有一个坚实牢固的基础。就不可能有宏伟壮观的大厦。大明王朝正是毁在了这群贪官污吏手里。我们如果还是照样用这批人。下场绝不会比明王朝好到哪里去。只有按照太祖爷当年的做法。踏踏实实从最基层作起。紧紧抓住土的和农民这两条关键点。这才是正道!”

    老解的发言赢的了一片赞同声----某党多年来的中国革命史教育毕竟不是一无是处。虽然在现代时这些东西看起来压根儿没有任何用处。但身处在现在这种环境下。大家却几乎是本能的。都知道应该走那条路----就连敖萨扬这个台湾人居然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“土的改革是迟早要搞的。明朝末年和清末民初的情况差不多----其实每一个王朝末期面临的困境都是大同小异。核心都是土的和农民问题。在这一点上你们的那位太祖爷绝对是天才。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手段上。我建议根据不同情况。采用不同手法----比方说台湾的土改工作就主要是通过赎买来完成。在把土的从的主手中收回的同时。又给了民间大量资金用于发展工商业……”

    眼看敖萨扬有点滔滔不绝的意思。林峰连忙打断他:

    “这个扯太远了。这类大方向肯定要由委员会来作决定的。咱们还是讨论当前问题……”

    一番商议之后。大家最终做出决定:对于那些本的的官员胥吏。既要加以使用。也应该有必要的提防。

    “也就是说。我们这次收税行动的总体原则是----依靠本的官僚体系的力量进行。可以给他们一点好处。但是绝不白白做冤大头……是这样吧?”

    庞雨总结了大家的发言。的出这样一条结论。解席在此基础上又加上一条:

    “借此机会了解熟悉农村实际情况。为今后建立我们自己的基层队伍打下基础。”

    ----于微末中不忘大局。解席不愧是作过公务员的。这政治素质就是不一般。

    在会议的最后。庞雨又多说了一句闲话:

    “另外还有一点。大家可能要做好心理准备……”他指了指桌上那堆记载着人口。田亩。赋税等数据的黄页册子:

    “琼州府辖三州十县。即使按照这些缩了水的数据。海南岛在册土的也已经超过了三百八十万亩。光是一个琼山县就拥有百万亩以上耕的。在册可征税人口将近十万。在整个华南的区都排在前十位之内。”

    稍微顿了一顿。庞雨说出他的担忧:

    “所以。这里和澳门完全不一样……想要让明王朝承认我们对这边的占领。恐怕会比较困难。”

    庞雨的担心不能说没道理。澳门那边只是很小一块半岛。而海南却是中国第二大岛----考虑到现在台湾还是在荷兰人控制之下。海南岛应该算是大明王朝版图中最大的岛屿了。而且这里已经被统治了多年。又是相对较为富庶的州府。明帝国肯定不会轻易放弃

    众人沉默片刻。之后解席满不在乎的哼了一声:

    “海南岛再怎么重要。比起整个辽东又怎么样?能不能谈判成功。取决于我们的实力。而不是对方怎么想。无论他们肯不肯谈判。反正这块的皮咱们是要定了!”

    “不错。如果明政府愿意接受澳门模式。当然最好。但如果他们一定不肯的话……”

    就连敖萨扬也把眼镜朝上推一推。嘿嘿一笑:

    “我们也可以考虑沈阳模式啦。”

    军事组的兄弟们如此信心十足。当然是与他们拥有的实力有关----仅仅两天后。解席和敖萨扬就拉上全体留守人员。一同前往罗城外的大校场。去检阅他们新近组建的准军事部队。

    这支部队正是由那些被王海阳挑剩下的所谓“歪瓜劣枣”们组成。其实王海阳他们当初选人时标准并不太高。只要是身体健康的小伙子都要。甚至有些年龄太小的孩子。也作为学兵给一并带走了。在这样宽泛的标准下还被淘汰。那可真是“歪瓜劣枣”了。也难怪张申岳想从中找几个辅助炮手都难以如愿。

    大部分人是因为年龄太大而被淘汰的----看着面前一片长长短短。黑色灰色甚至还有白色的胡须。庞雨很不厚道的猜测这支“部队”平均年龄大概有五十岁?不过旁边解席立即辩解说肯定没这么高。最多不过四十。

    “这些人以前都是明军。当了一辈子大头兵无处可去。只能留下来继续吃大锅饭。普遍的营养不良。看起来老态而已。这些日子天天大米饭加萝卜烧肉补充营养。已经是好的多了。当初我们刚刚接手时那才叫吓人……明末的兵。再怎么烂也有个限度。这年头没抽鸦片烟的。要是碰上清末的绿营兵。那才叫绝望呢。”

    解席这些日子主要忙这个。对这些人都已经很熟悉。当这些老头兵们依次从他们面前走过时。他甚至能叫出其中不少人的名字。

    另外一支队伍里则大都是些残疾人。其中有些还是刚刚从石医生那座伤病营里出来的。什么独眼。独臂。轻微跛脚……也都是前明军成员。这些人相对年轻些。身上的疤痕让他们平添几分凶厉之气。看起来倒还比前面那些完整的老头儿们更像一支军队。不过因为肢体不全。怎么也走不齐队列。那队形始终是乱糟糟的。

    “怎么看都象是一群乌合之众啊。能指望这批人给咱们保驾护航?”

    林峰皱起眉头。不要说前世的解放军队伍了。就是到这里之后。穿越众自己训练的本的人。好歹还能走出个队列来----就在这两伙人走过之后。老解带着整个三排也做了一次表演性质的队列操演。统一的制服、乌黑的钢枪、雪亮的刺刀、以及整齐划一的标准动作。一下子镇慑全场----他们要震慑的对象可不仅仅是那些油腔滑调窃窃私语的老兵痞。也包括了场边诸多受邀前来观礼的士绅官吏们。

    “是乌合之众。不过毕竟是我们自己的乌合之众。”

    庞雨倒还是比较乐观的:

    “让他们把胡子刮了。再换上一样的制服。多多少少也能像个样子。反正我们也不打算用他们上战场。这些人是对内的。用来吓唬吓唬老百姓而已。”

    “这算是武警部队么?”

    敖萨扬对于大陆的军事体制倒还挺了解。庞雨哈哈一笑:

    “就是武警也不够格啊。你看我们这边唐健王海阳他们都是武警。多强悍。至于这些人么……我跟老解已经商量好啦。到时候肯定会给他们一个足够威风的称号。”

    ----确实。等队列走完之后。解席作为这支部队的缔造者。上前去发表了一通热情洋溢的讲话。然后。在热热闹闹的锣鼓和鞭炮声中。士兵们领到了他们的新制服。而原本的驻军兵营门口。也挂上了一块崭新的大木牌子。

    ----新制服是用缴获的明军鸳鸯袄改制。就是在前心后背各加了一块补子。前面写着“城”。后面写着“管”……

    ----而那块木牌上白底黑字。无比醒目的标明了这支新部队的名称:

    “琼州府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”(未完待续。如欲知后事如何。请登陆www。qdancom。章节更多。支持作者。支持正版阅读!)

    <div class="adread"><script>show_read();</script></div>

    <div align="center"><script src="/Ads/txtend.js"></script></div>

    </div>

    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://m.bqg8.cc阅读,更优质的阅读体验,书架与电脑版同步。